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
過“趕年”
土家族過年不在臘月三十哦,而且在漢族過年的前一天,很多人很奇怪,為什么土家族過年不一樣呢?在張家界民間,一直流傳著土家族抵御倭寇的故事:
相傳,明嘉靖三十三年,由于朝政腐敗,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(qū)不斷大肆襲擾,朝廷曾多次派大軍抗倭,都慘敗告終。尚書張經(jīng)上奏朝廷,請征湘鄂西土兵平倭,
明世宗準奏,派經(jīng)略使胡宗憲督辦。永定茅崗土司覃堯之帶領三千土家壯士接旨后連夜開拔,深知一去難返,且正逢一年一度的春節(jié)的前一天,決定與親人過最后一
個年,于是下令:“蒸甑子飯,切砣子肉,斟大碗酒,提前一天過年再出征?!币驎r間緊,來不及做許多菜,就將臘肉、豆腐、蘿卜一鍋燉,叫作“合菜”,吃了好
上路。這道菜以后演變成“三下鍋”。土家壯士上前線后,英勇殺敵,很快打敗倭寇,收復失地。世宗大喜,親賜匾額,上書“東南戰(zhàn)功第一”。志書記下了這段歷
史:“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將士,除夕,倭不備,遂大捷。后人沿之,遂成家風?!?br/> “過趕年”習俗,體現(xiàn)了土家族人民識大體顧大局,甘愿為國捐軀的博大胸懷。
土家族人“過趕年”,不但在時間上有其獨特之處,而且年事活動也豐富多彩,持續(xù)時間也長。主要內容有“打粑粑”、“做炒米”、“貼門神”、“吃團年飯”、
“守歲搶年”等。吃“團年飯”很有講究,筷子放一大把,寓意來年人丁興旺。吃白菜,寓意新的一年“百事平安”。吃青菜,寓意事業(yè)或者職位“青云直上”。吃
雞爪子,寓意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當“抓錢手”。吃魚,則寓意“年年有余”。小孩子碗里的飯盛多了吃不完,長輩不會責怪,反而表示贊許,寓意“有吃有剩”。
煮年夜飯也有講究,一定要煮滿滿一甑子飯,從過年那天一直吃到正月十五。飯桌上還有一道重要的菜,那便是“合菜”。把肉片、粉絲、海帶等煮在一起,就是
“合菜”,有“合家團圓”之意;它又有一個別名叫“賀菜”,有祝賀打勝仗之意。在“合菜”的組成物中,粉絲和海帶這兩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,因為粉絲是本地
特產,代表土家族;而海帶生長在大海里,代表當年土家壯士殺敵的地方。吃“合菜”,就是為了紀念當年抗擊倭寇的土家壯士凱旋歸來。